一、利用合同骗取货物 1、特点。一些不法分子伪造或盗取法人营业执照、空白介绍信、合同专用章,利用存货人的货物无存放地或存货不便,急于想找地方存放的心理,以及存货人基于此心理惟恐详细审查对方资格使对方不快而导致合同签订落空的弱势地位,顺利与存货人签订合同。在货物交由“保管人”占有时,即携货逃之夭夭。 2、预防策略。在签订合同之前,存货人应要求保管人提供工商机关出具的法人资格证书或营业执照副本;对法人授权委托书(或介绍信)等资料,进行审查时一定要全面、仔细;辨明有无伪造或变造的痕迹,审查合同书是否规则、完备;审查保管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时间可以通过信函、电报、电话或直接派人到保管单位进行资信调查,或借助当地工商机关、公安机关、企业的主管部门等政府部门了解其信用及履约能力。 二、利用货物检查进行欺诈 1、特点。存货人利用合同往来的友好关系及保管人的疏怠,将与合同上写明的货物品种、规格、质量不一致的货物冒充合同上规定的货物交由保管人保管,或不交足合同约定的货物数量骗取保管人以足额数量签收。在货物全部签收后,以保管人调换货物、擅自动用货物为由,要求保管人承担违约责任,骗取违约金。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存货人可以通过种种手段避免保管人对存储物的检验,从而将违禁品、非法所得物通过保管人达到转移赃物的目的。 2、预防策略。作为保管人首先工作态度要认真,验收时遵循这些标准:对有包装的货物,以包装上的品名、规格、数量和质量标记为准;外包装或货物上无标记的,以供货方提供的验收资料为准;质量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验收,在验收中保管人可采用无需开箱拆捆的直接验收;也可通过专业手段进行检验验收。 三、第三人伪造、变更仓单来欺骗保管人 1、特点。在仓储合同履行期间,保管人常代存货人发运货物,从而与第三人之间形成占有交付关系。第三人在熟知存货人、保管人的情况之后,伪造、变造仓单,借用存货人的名义,在保管人处提走货物。 提醒您:散装货物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合同约定验收。 2、预防策略。当第三人持合同提货时,保管人一定要提高警惕,对合同的条款、签名、印章等审查时一定要全面、仔细;合同书是否规则、完备;辨明有无伪造或变造的痕迹,如有疑点,应暂缓提货,待验明证实后方可提货。 小词典 第三人系指除存货人与保管人以外的,但与存货人和保管人有密切关系的工作人员或亲属。 四、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 1、特点。在签订合同中,利用“误写”的情况或利用模糊的语言、文字、计量单位达到欺诈的目的。 2、预防策略。签订合同时应尽量周详、完备,签字前一定要对合同中的主要条款仔细审阅,确认合同语言是否明确,有无可能产生歧义;有无误写、漏写。确认无误后方可签字盖章。 |
五、骗取违约金 1、特点。存货人利用保管人攫取高额利润的心理,故意以高额仓储费为诱饵,使保管人签订超越其仓储能力的合同,并签订高额违约金,在保管人无力履行时追究其违约责任。 2、预防策略。保管人对自己的仓储能力要有充分的认识,对高保额、高违约金的合同要更加慎重,“量力而行”。 六、骗取定金或担保物 1、特点。保管人在资金周转不灵、濒临破产边缘时,以优惠的仓储费用与存货人签订合同,并要求存货人预先支付定金,在取得定金使用后无法履行合同。另一种为假冒企业名义伪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专用章、公章、介绍信,或利用一些单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的漏洞骗取存货人与之签订合同,在取得高额定金后逃走。 2、预防策略。俗话说:“贪小便宜,吃大亏”。与保管人签订合同前,一定要考察保管单位现有的、实际的经营状况,在“知己知彼”后才决定是否签约。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健全制度,使不法分子没有可乘之机。 小看板 在合同的签订、变更、履行过程中,都可能存在欺诈。为避免欺诈,仓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总体上应加强合同管理,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在签订合同后应尽量送到公证机关公证,以取得对合同真实性、合法性的权威证明。 牢记要点 熟悉仓储合同的主要欺诈形式: 利用合同骗取货物 利用货物检查进行欺诈 第三人伪造、变更仓单来欺骗保管人 利用合同条款进行欺诈 骗取违约金 骗取定金或担保物 实用范例 天马仓储物流公司签订了一笔电脑配件的仓储业务,储存量很大、又对仓库的要求很高,由于对方所给的报价很高,公司最近的经营又不景气,急需发展业务,所以承接了下来。但是由于公司的仓库年久失修,一场大雨使库中的物品损坏,不得不赔偿了高额的违约金和赔偿费,事后天马公司才获悉,这家台湾的电脑公司原来是个皮包公司,专门诱使保管人签订根本无法履行的仓储合同诈骗违约金。 实践练习 请您做下面的连线题。 1.利用合同骗取货物 A.伪造专用章与存货人签订合同骗取货物 2.利用合同条款 B.利用保管人攫取高管利润的心理 3.骗取违约金 C.利用保管人的疏怠,将与合同上的品种规格不一致的货物冒充合同上规定的货物 4.利用货物检查 D.利用合同中常出现的“误写”或漏签等 参考答案:1—A;2—D;3—B;4—C。 |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