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商业环境中,变化以及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带给人们最丰富的想象。组织间的兼并与收购、新业务模型的涌现、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的调整,这些来自市场、管理、技术等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组织对变化环境的不断适应,将成为中国企业应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传统软件模式遭遇挑战
在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和普遍的低利润行业中,管理软件应用带给企业的效率提升将是革命性的。这可以分两类企业来讨论。一类是电信、银行、证券等服务型行业,软件的应用与他们的业务几乎完全融合,软件运行的过程就是企业给消费者创造服务的过程,软件之于他们正如设备之于制造业。而另一类企业如制造、消费电子、物流等,他们的主业可以独立于软件,但软件可以赋予他们在竞争中更快速的反应、更流畅的沟通、更经济的采购……当资源、劳动密集型行业开始向资本、知识密集的行业推进时,改变管理效率的软件对于每一个企业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
可以看到,传统市场上企业级应用软件产品往往采用两种典型的交付模式。
其一,是以套装软件加上二次开发交付客户。这在国外以软件巨头,如SAP、Oracle、Sieble等公司的实践为代表。这种方式主体上固化了软件的功能结构,只留一小部分变化的可能性。软件巨头们通常会大肆宣扬自己的产品包含“行业最佳业务实践”,并以“管理专家”的身份对客户的管理模式强行变革,以适应这种标准化的“行业最佳业务实践”。然而,每个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千差万别,企业的战略、核心竞争力亦有所不同,试问哪里有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真理能解决所有企业的问题?
其二,是为客户从代码级开始开发定制的软件系统,这以目前中国大量的中小型软件公司实践为代表。这种定制开发方式,基本上是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出发进行软件定制,但开发者总是很难全面考虑软件的扩展性、稳定性等架构因素。
显而易见,上述两种软件开发方式,在这个企业形态不断变化、企业外延不断扩展、企业的环境不断变迁、企业的业务不断调整的时代,显得效率低下、结构死板僵化。这种以一次开发持续使用为特征的软件已日显陈腐和落伍。
以变化的软件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
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群体呼唤一种新的能更好地响应变化的软件模式出现。多变的商业环境要求企业有更具弹性的软件技术体系。面向构件的软件技术为此提供了一种可能。
在业务的表达上,在面向构件的软件体系中,构件成为进行软件开发、复用和组装的“积木”和基本单元。一个构件可以有一百行代码、也可以有一千行代码。这时候,一个软件的构成就被重新定义了—它不再是由一行行的代码来描述,而变成是一个个具有独立功能构件的集合。这样的一种技术架构,在多变的企业环境中,当企业应用最后被分解为“业务功能”后,他们往往可以作为一个个复合的逻辑,被粒度更小的构件描述出来。ERP、CRM、BPM、销售管理、人力管理等各种企业软件,都可被这些各种不同粒度的构件组合完整地表达出来。
在对变化的响应上,面向构件使得在客户需求变化的时候,不是基于代码的更改,而是在现有的图形化的“构件组装图”中进行调整。商业环境对企业变化影响最显著的就是要求流程快速调整。而在面向构件的技术体系中,构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映射为企业内外部的商业流程。这时候,同样只需改变“构件组装图”,就可以快速调整业务流程以适应变化要求。“随需应变”这时候成为真正可能。
在选择不够多的时候,“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会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困惑。在今天,当面向构件的技术已经成熟时,我们的建议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既不偏左(套装软件),也不偏右(定制软件),而是以变化的软件构件体系去应对变化对企业组织的挑战,这才是适应中国企业的最佳平衡之道。
以变化的软件构件体系去应对变化对企业组织的挑战,这才是适应中国企业的最佳平衡之道。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