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RP软件选型原则
ERP选型的核心指导思想是:信息化为管理现代化和管理变革服务,为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在软件选型前,作为战术或微观分析,还必须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信息流程分析。企业可以有各种问题和理想的解决方案,把理想的流程描绘出来,作为同咨询公司或软件公司洽谈的依据,经过双方协商确认,作为ERP项目定义的内容,也是项目交付验收的标准。以下是ERP选型的五原则,遵循这些原则,即使不能保证百战百胜,也能极大幅度地减少决策失误,为信息化的成功创立良好基础。
(1)实用性原则
根据企业信息化规划,ERP软件必须以能适合自己的企业使用为第一原则,要以能够满足今后3~5年的功能需要为考察的重点, 不能片面追求“最好的”软硬件,无需追求技术最先进性和功能最强大性。信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即使选择现在认为“最好的”软件,也无法确保今后的状况。
(2)成熟性原则
应选择成熟的、流行的技术和产品,重点考察是否有成功的用户、是否有系统化的完整解决方案,不要选择未经实践证实的产品。选择成熟的产品,可以减少实施的不可预见性,降低实施风险,有效防止投资失误。
(3)开放性原则
ERP软件的开放性有助于系统的二次开发、集成、整合和完善,因此,系统必须有开放性,能与相关的软件实现无缝连接, 能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但需要提出的是,开放性必须是适当的。过度的开放,不仅没有实际应用价值,还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比如,保密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管理员的权限过大等等,都是由于过大开放性而造成的。至于开放性的程度如何,则需要根据本企业的信息化战略规划和信息化人才而确定,总之,开放性适当即可。
(4)发展性原则
一旦选择ERP系统,从不同的程度上,企业对系统开发商和IT人才有所依赖,无论是二次开发,还是系统的改善,一方面,企业需要培养自己的开发人才和管理人才,这是非常关键的,没有优秀的IT人才,任何良好的系统也无法正常地运行;另一方面,企业必须选择实力强、前景看好的开发商,保证其能够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这是ERP系统能够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保证。
(5)安全性原则
无论在任何企业,知识就是财富,数据就是生命,因此ERP必须保证企业各种信息的安全,保证信息的合法使用,保证信息的不丢失,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的命脉所在,当然,还需要完善的网络设备来支持。ERP软件需要有相应的功能及相关设备的支持。
2 ERP软件实施成功的关键
(1)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
这是企业信息化专家的共识,也就是说各企业一把手的重视度与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密切相关。“一把手”首先是最终决策者,最终决策者应重视信息化工作,亲自部署、安排、实施信息化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只有一把手负责,才能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融入发展战略之中,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体系有效运行,使企业信息化标准得以贯彻实施。
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大量的工作在基层,如果仅仅是最高管理层认识提高了,信息化工作还是难以推进,因此"一把手"的含义是广义的,中层的“一把手是各部门的主管领导,只有企业上下、大大小小的"一把手"行动起来,才能推进信息化进程。ERP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庞大系统,一方面,需要一个信息化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总体规划、协调重大事务、制定规章制度、统一规划、整体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尽最大的努力使ERP系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需要一个信息化执行小组贯彻总体规划,执行相关的政策,搜集相关的信息,汇报进展情况,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健康、高效、可持续地发展。
(2)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不断完善非常重要
基础设施包括基础制度和基础数据两方面。从ERP系统的过程来看,ERP系统的建设必须和企业的管理业务的规范化统一起来,基础数据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管理方面,企业要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业务管理要统一,要制定各部门的规范化文件,规范业务流程,理顺了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关系,提高了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在服务方面,企业可以成立客户服务部,并推出网上监察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极大地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在产品方面,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规范新产品研制的制度;在人力资源方面,要解决人力资源聘用、人员素质、人员考核问题,并能为员工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
(3)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关键
信息化人才的缺乏是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在信息化建设中, 企业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师的培养。信息管理师是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管理的复合型IT人才,他们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良好的技术水平与管理观念,只有这样,企业信息网络才能真正得以作用,才能为生产和经营服务,才能为领导的决策服务,也只有这样,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人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决定于建设、应用、维护信息系统的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过程,而高新技术不是一次性引进,可以一成不变地永久使用下去的技术。它从项目立项、开发、投入使用、今后的扩展、维护和更新,其技术内容总在不断地变化,要充分利用好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必须拥有一支热心工作,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的科研队伍,企业应重视IT工程师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待遇,这是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证,只有具备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和高品质的信息系统,才是真正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4)与开发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这是信息化的一个发展策略,只有与开发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才能共同完善方案并实施。任何一个开发商都不能包打天下,因此企业需要多渠道合作,包括硬件商、开发商和集成商,要优势互补、拾遗补缺,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和丰富。
特别重要的是开发商的选择,开发商要能保证足够开发力量的投入及班子成员的连续性,有足够的服务承诺。系统开发的过程包括前期的需求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基础,如果需求分析做不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需求分析需要企业各部门和开发商的共同参与。另外,由于各企业大都处于深化体制改革时期,对人员、机构、业务不可能一成不变,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必将产生许多新要求、新问题。因此,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是需要开发商长期技术支持与服务的, 企业必须清楚认识这一点。
(5)要有风险意识
无论企业的领导决策者也好,信息化建设执行者也好,都要清楚认识这一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风险性项目,这是因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集网络、数据库建设及生产、管理应用系统开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模式、技术专长等方方面面,具有专业范围广、投资数额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据美国计算机世界一项调查显示:30%~40%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在完成前就失败了,50%的项目超过预算和200%超过进度,而我国成功的例子更是少得可怜,有些行业甚至尚无完全实施管理信息化的成功案例,相当多企业处于观望状态,虽有一些运用的案例,但只是局部开发,还有一些问题,且仍需要时间的验证。
企业风险主要存在的地方:
·企业对ERP认识不足,对ERP选型具有盲目性,这是最大的风险;
·单位自身机制的变化,需求无法明确或频繁改变而使系统无法适应这些因素或改变;
·开发单位没有足够的开发经验,这使系统开发周期延长或过长;
·开发单位对市场前景缺乏分析研究被市场淘汰,导致系统停止开发,企业不得不重新进行研讨开发。
这些风险的存在应该引起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和关注,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应该说,失败率这么高既有技术问题, 更多是管理问题。因此,信息化建设更应以实用为指导思想,不要盲目求新、求全、求大,只要循序渐进,从基础工程着手,充分做好调查和咨询工作, 使实施过程达到有效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在统一的管理、规划和标准指导下,企业各部门协同工作、相互配合,就能达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标,风险性将会降到最低。
(6)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信息化建设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不同,它不一定能很快或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它产生的效益既有显性效益,也有隐性效益,不是所见所得,需要长期的不断深化,不断改进才可以发挥它巨大的优势和潜能。因此,信息化建设既需要英明的领导决策层, 也需要信息管理师的复合型人才的智慧能力,更需要基层人员的支持和应用。对此,一定要从长计议,对各类人员进行”管理出效率“的宣传,提高他们的认识, 使大家明白到信息化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都有巨大的好处,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这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保证。
结 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过程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要循序渐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实施。在建设中,从基础设施着手,建立数据共享系统,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管理上,调整思想和机制,充分做好调查和咨询工作,使实施过程达到有效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企业信息化不是技术人员的事,也不仅是信息部门的事,而是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到各部门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共同协作的事情。本文所叙述的也仅是对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初步探讨,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