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成立技术实验室,还是展开大规模的并购,对于咨询这个智力密集的服务行业来说,在几年前都是无法想象的。为了实现在中国市场的深耕,这个曾经的智慧型行业,正在发生一场“由轻到重”、“由脑力到体力”的变革。“全球化、城镇化、新技术和创新、绿色经济、平衡发展,将成为未来数年影响和塑造中国商业前景的主要力量。”“它们将促进企业信息化战略和运营层面实行双重变革。”中国的企业组织需要对各种力量有结构性的洞察,并依此制定战略定位,才能谋求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提升。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土地使用价格低廉,劳动成本低廉,资源和能源成本低廉,非法买卖受到的惩戒也很小,所有的东西都曾经很低廉。但现在,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通货膨胀、能源问题的凸显,只有在成长过程中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企业才能变得更有竞争力。德勤管理咨询管理委员会委员美方代表博思立(Joe Buccilli)指出,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改进的必要性,比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采用供应链进行集约化生产、降低碳排放等等。
大环境相同,小环境各异。事实上,在中国最近几十年的企业史中,国企、外企、民企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始终处在不同的竞争半径中,并且拥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对于本土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学习全球领先的操作;另一方面,伴随着业务的增长,他们需要建立更好的商业服务平台来服务于本土的商业需求。但Value Research的研究同时指出,国企的发展更多的以国家政策与政治为导向,民企则更多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国企面临的竞争主要来源于其自身,与部分大型民企的竞争也开始凸显。因此国企需要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等方法来提升竞争力。虽然当前一些大型央企仍以大规模ERP系统实施等为主,但在战略领域方面出现了转型,例如人力资源、采购、财务等管理提升。
民企主要面临来自国企、外企以及民企自身的日益激烈的竞争。从家族企业到真正的现代化企业,从200家门店规模到1000家门店规模,需要完全不同的管理体系,这也就导致近年来民企成长迅速,并伴以大规模转型的加速。如何利用新技术,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成为民企提升竞争力的突破点。越来越多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展开各类活动,旨在真正意义上理解中国客户和消费者,在中国市场成长壮大。但是,外企不仅面临本土民企的竞争,甚至还会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而无法跟国企在同一层面上竞争。因此其需求在于更好地实现本土化把全球性的业务转移到中国市场,把全球性的理念和领先经验带入中国。
在行业洗牌和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客户需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客户为中心”也成为企业实现商业变革的核心思路。Value Research研究表明,“多数中国企业开始在管理上参照国际规则和竞争方式,在此过程中,IT需要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做出必要的贡献。”因此,企业CIO们也开始利用IT工具,帮助企业重新架构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对内优化流程、提升响应效率,对外整合资源、扩展业务边界这是一场涉及到各个部门、各项流程的大工程,也是企业“脱胎换骨”的过程。在这个大背景下,很多CIO选择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来完成变革。
站在历史性的转折拐点上,没有人能够对当前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外部环境的复杂程度视而不见,也没有人会对中国市场这只潜力股掉以轻心。“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25年前的美国和10年前的日本,”“未来的3-5年,中国的咨询业肯定会继续高速增长。”数据显示,中国咨询市场的增长速度是GDP的2.5倍,而在美国该数字则与GDP持平。尽管国企、民企、外企的具体诉求不尽相同,但总体来说都更加务实:开始从“商业价值”的角度进行咨询公司选择,也更关注项目的实施和落地他们都越来越看重落地,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看重一个“点子”;CIO都更在意如何快速提升竞争力和业绩,而不是仅仅关心“如何花钱”;他们都更关心是否能够得到一个符合本行业特点的专精化建议,而不是一个看似“大而全”的通用版本方案。“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更关注具有高度执行性的战略管理解决方案、有IT系统主导的企业管理解决方案、特定行业的专业管理解决方案。”德勤管理咨询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施能自说道。
从行业内部竞争的角度来看,咨询公司也正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挑战。一方面,国际咨询公司面临着同样的外部环境:中国市场的崛起、客户构成的主体变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客户管理的提升。另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形势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近年来的咨询客户中,外企数量不变但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国企数量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民企在数量和所占比例上都大幅上升,成为咨询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