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点击试用)产品的选型和应用,相信广大企业用户看到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和建议。今天,《商业评论》杂志的编辑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选型。
过去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改革和开放的政策红利。在政策环境的铺垫下,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又得益于“人口红利”。然而,中国人口趋势表明,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导致人口红利的基础不复存在。
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经营现状也清晰反映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表明人口红利正在远离中国。每年春节以后的用工荒,制造型企业高达50%、100%甚至200%的员工年流失率,多个企业爆发的员工罢工事件,沿海制造型企业向内地搬迁等,都毋庸置疑地传递着一个事实:依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既然如此,未来十五年中国经济该依靠什么来保持稳定增长?放眼世界,从西方经济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必然能意识到:随着“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退潮,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依赖于中国经济体中的每一个企业,尤其是每一个大企业的效率提升。而企业效率提升的动力则来源于企业家们所领导的管理职业化转型。唯有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企业家们主动实施管理职业化转型,中国经济才能收获“管理红利”,实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
所谓“管理红利”,是指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通过管理水平提升而获得的企业效率提升。当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大企业从无到有,且规模不断扩张,管理方式从粗放向精益转型的时期,企业的效率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国家整体经济也将得益于“管理红利”而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实现管理红利的基本途径有三条:第一,企业通过明确战略方向收获管理红利;第二,企业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管控方式收获管理红利;第三,企业通过引入最佳管理实践收获管理红利。
尽管管理红利可以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带来巨大好处,但真正要实现管理红利困难重重。在中国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从中受益,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然而,过去的成功恰恰成为了企业自发推动转型和变革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国企业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走到眼下的关口,企业应该抛弃原有的一些经营思路,通过实现管理红利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也有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经营出了问题,也愿意投入资金加以改善,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做,也没有明确的方向。他们可能盲目自信,自己去探索实现管理红利的方式,结果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撞得鼻青脸肿,伤痕累累。更多时候,很多企业盲目引进外企经理人或者洋咨询,以为只要肯花钱,就可以解决企业问题。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系统自然就会进驻。
我们天天都在谈西为中用。然而,借鉴西方的管理经验,并不是管理工具和方法的跟风:不是人家上了ERP系统,我们也上;人家用了平衡计分卡,我们也用??运用管理工具的时候,要观察其历史背景,不是说今天人家流行什么,我们就必须学什么。不管是实现战略方向红利、组织效率红利,抑或最佳实践红利,都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学习中创新。
借鉴的最高境界,是学习一种方法,习得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的企业管理者,要有历史眼光,看人家是如何走过这条路的。在这条路上,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吸取,哪些失误我们应该避免。希望我们的企业用户在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选型这件事上能够正确的借鉴和运用。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