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于生活,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了提高物流效率,古人们的物流手段是层出不穷,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例子,主要可以分为:道路设施、载具、运输工具、物流体系、仓储这五个方面来体现,不说你可能真不知道。
一道路设施
在古代,水陆两路是运输的重心,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的物流设施建设。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吴国便开始了水利的建设,世界最早的运河“胥河”、世界第一长河“京杭大运河”,都是出自吴国之手开始修建,经过后世的扩建,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水路运输最大的好处在于能降低物流损耗,在古代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水路其实要比陆路效率更高些,也更利于大宗货物运输。在明朝迁都北京的时候,正式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建筑材料、粮草等物资得以最快速度、最低损耗运往北京,世界最大规模的古建筑群才得以面世。
因为水路的限制性比较强,陆路运输仍然是古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在秦朝的时候就曾修建“直道”,概念与我们现在的高速公路相仿,通过道路的修整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或者为战争物资、战力运输做好准备。
经过了秦朝的标准化道路运输,后世也继续沿用着这一套“车同轨”的管理方法,这是古代雏形的道路建设,后世受益无穷。
二载具
载具本质用于装载货物,从古至今货物载具多种多样,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尤为出名的案例,莫过于秦朝“度量衡”的统一。
在秦朝之前,载具的样式和尺寸都不尽相同,在进行货物交接的时候往往会耗费额外的时间、人力成本,度量衡的统一能大大提高交易效率。
同理,国家在2014年开始推行1.2mm*1mm标准托盘的意义,同样在于此。托盘是最小的单元化载具,是建设标准化物流、打造智慧供应链的切入点,与秦朝度量衡的统一有着与曲同工之妙。
三运输工具
人力搬运是最早的运输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牛车、马车等运输工具,原理在于利用轮子减少与接触面的磨擦系数,再通过牛马代替人力,来实现高效运输。
在历史长河中,牛车、马车也经过许多的改良优化,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设计了一款“木牛流马”,不食粮草、人不大劳,是木牛流马的优势所在,但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马并没有流传下来,也没有能工巧匠能将其还原,成为物流领域一大遗憾。
船是最典型的水路运输工具,从独木舟,到后来的船(古称舳舻)、轮(船)、舫,都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明朝是古代造船技术最巅峰的时期,据史册记载,郑和下西洋所乘坐的宝船舰队规模是208艘,运载士兵达到两万七千多人,其中船长约46米,阔约8米,舱深约4米,这简直就是古代的“航空母舰”。
而就算在100年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也不过3条船,几十个人而已,中国的造船技术可见一斑。
四物流体系
古代物流体系以邮驿为主,向来都是朝廷的专属,最早在周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主管邮驿”这一个职位。
邮驿是通过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的方式来进行,形式与现在的物流中转站十分类似,“快递员”可以在驿站进行物资补给,来达到长途运输的效果。无论是古代的八百里加急,还是唐朝开创的冷链运输,都是在这个体系下进行的。
古代普通人家想要寄快递或者传口信,一般都会通过“步驿”,也就是请人跑跑腿,从东城送到西城,或者是聘请脚夫,带到外地。随着私人快递的需求日益增加,这种体系也逐渐成型,个中代表有镖局。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就经常出现镖局这个机构,专门负责替私人运送贵重物品,意义就相当于现在的快递公司。
古代快递模式的逐渐成熟,带给物流运输的意义比较大,通过整条物流线路的各个节点相互合作协调,从本质上提升了物流运输的效率。如何协调上下游,也是现代化供应链所需要思考和不断改进的问题。
五仓储
仓储是为了缓解供需矛盾而产生的,用于储存货物的工具,中国最早的仓储诞生可追溯至西周初期。用于预防自然灾害的“义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北齐,盛行于隋唐,仓储系统逐渐完善,在那个时候,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意识到仓储能够起到调节供需的重要作用。
“京师太仓”是古代最早的标准化仓储,对货物出入库、盘点记账都有了较为完善的一套体系,因为仓储在物流效率中起着关键作用,直接影响着物流运输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这个话题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过时,如今信息化时代,在5G、区块链技术的冲击下,物流仍然面临着转型洗牌的挑战。我们在细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同时我们现在的努力也将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成为后世的宝贵遗产。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