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已经过去了,小伙伴们年前立下的那些Flag都实现了么?
还是大多数刚开始斗志昂扬的想要突破行政的瓶颈期,制定了一个目标,刚把进度条拉到了20%后,便沾沾自喜不再行动,淹没在了工作的繁琐中,最后都成了空。
"
间歇性努力症,
意味着很多事情浅尝辄止,
或许成功就差那么一步
"
这种传说中的“间歇性努力综合症”,其实比完全不努力更可怕。
因为你毕竟努力过,这会让你有一种“我很努力”的错觉,然后当失败的结局来临时,却有可能会更消极抑郁,愤愤不平。
别让你的努力,仅仅感动了自己。
今年,用3个法则,让我们改变“间隙性努力”。
1
分解目标:一个重新梳理可实现性的过程
当你设定一个大目标时,本身也就意味着它的实现困难程度比较高,否则设定的意义就并不大,难以推动自己成长的量变。
*行政工作体系图
想要不被大目标的持续性投入吓到失去了动力,最好的方法是分解目标。
"
事实上,有一种说法是,
没有被分解的目标,大多难以完成。
"
当你进行目标分解,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个重新梳理和思考的过程:
你可以通过目标分解的过程,将目标量化,促成目标由抽象到具体的一个转变。
譬如你想成为设施设备管理的专家,那么你需要去了解通过哪些方式方法可以获得这一方面的知识,是读书还是有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可供选择,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够读完这些书,读完以后如何找到跟资深人士交流的机会加深理解,找平台还是找熟悉的人搭线,如何找到实践的机会.....等等。
达成目标的难点在分解过程中也会清晰可见,如果完成不了,要如何解决,都是分解目标时就可以前置的问题,找到方法解决,也就让那个目标从虚无变成了可按部就班到达的前方。
*这一方法也适用于其他很多地方,一宁老师教我们做工作总结时也展现了这种通过目标量化,将抽象的事情转化为具体指标的过程
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目标分解让每一个小目标都清晰而容易触达,一可以调动当下的专注力不被远方的目标迷惑,不因越想达成但却越遥远的感觉而产生焦虑;
二是它能形成一种持续性的激励,人不是机器,我们并不能指望自己上一次发条立一个目标,就能像永动机一样持续不停运转直至达成目标,我们都有懒惰和疲惫的时候,尤其是在你有其他工作的情况下,更容易给自己一个放弃的理由。
分解目标既有节奏感,也会因为目标的达成给予自己可以“胜任”的成就感,从而坚持下去。
2
努力日常化:强化对动机的渴望性
努力日常化,谈的其实是分解目标之后的执行力。因为不被执行的目标依旧是空谈。
"
昙花一现的努力,都是伪努力。
常态化的努力,才是真努力。
"
那么要如何去保持这种长期、持续、稳定的努力?
你必须找到让你最渴望的东西,来为执行去提供最持久的动力。
可以去强化这项目标对于拓展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性;
*行政职业发展方向图供参考
如果觉得不够,事实上小知曾经在参加微软活动时学到过一招:你可以写下至今为止你人生中三件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在这三件幸福的事情里总结共同之处,来发现真正激励你工作的内在因素是什么,是发现自己的价值,或是掌控自己的人生,或是以此为跳板去完成自己另外的梦想?
而你究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当你把这些落到纸面上进行总结和分析,你前进的动力或许便会十分清晰明朗。
3
行动纠偏:闭环思维确保努力效果
很多时候,造成间歇性努力局面的,可能是即使分解目标了,但阶段性的努力却依然没有得到正向的反馈,“我还是没能坚持下来”、“我失败了”......从而产生了负面的情绪,而难以持续。
那么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进行行动纠偏,将执行结果与执行预期进行比对,进行行动优化。
"
很多时候,
拉开努力差距的,是闭环思维。
"
举例说明:
计划:搭建线上会议系统,提高会议室使用效率
执行:你已经做完了员工需求调研、需求分析,找老板汇报拿到了预算,但这个项目依然没有落地实施,为什么?
检查:分析来看,一是因为其它工作事情堆积疲惫产生了惰性,老板也没有下任务的deadline,二是和供应商在沟通上出现了问题而停滞。
行动纠错:重新回想起初做这件事的初心,是为了年终工作总结时展现成果,还是想要切身为大家的工作服务,强化动力;考虑当前工作重要性的优先级,相应的调整目标期限;思考与供应商沟通时的分歧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进行调解。
成功经验加以肯定并推广,失败教训引起重视并避免。未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循环。
利用这种闭环思维调整行动,形成一种正向的反馈机制,则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力量,从而带领自己前行。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4006199527